瞿上:以批判的思維,反思中國設計機構變革困局
摘選自大業設計集團聯合創始人瞿上先生精彩觀點
中國工業設計領軍年會及高研班第六站(畢業站)在上海盛大舉行,展開為期三天的畢業答辯、領軍論壇、畢業典禮、領軍盛典等活動;本屆畢業典禮盛大而隆重,學員【畢業答辯】環節最是令人窒息和期待!來自全國工業設計界50多名最杰出的學員們,分別以演講答辯與實戰畢業論文結合的方式,必須經過學術界泰斗、企業界翹楚、設計界大師組成的專家團隊嚴苛的評分和拷問,成績達標者方可順利完成畢業;并由專家組委員會經過層層篩選,選拔出五位本屆工業設計領軍人才最精英的學員代表,向全國的領軍企業家、設計服務機構、各級領導們展現本屆學員風采。
以下為本屆中國工業設計領軍人才優秀學員名單:
— 廣東大業設計集團董事總經理瞿上
— 上海永久自行車總經理陳海明
— 安徽后青春設計研究院董事長王峰
— 沈陽創新設計服務中心董事長張劍
— 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總經理袁紅星
瞿上,一鳴驚人!
大業設計集團董事總經理兼鮮柚智能科技聯席CEO瞿上,作為2015屆優秀班委獲得者,以及高研班最優秀學員之一,瞿上結合自身設計服務實戰經歷,以《批判的思維反思設計機構變革困局,定義我的下一個七年》為論文主題,進行了7000字的畢業論文闡述,達60頁的演講答辯PPT精彩呈現,技驚四座!受到國家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劉寧,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江南大學教授張福昌,廣州大學湯重熹,深圳飛亞達董事長李北,美的設計中心總經理姚遠,上海工業設計協會會長王日華,上海市楊浦區及經信委領導,以及眾多工業設計界大腕和領軍企業家和同學的高度贊許!
摘要:激進批判與揭露!
很多例子都能顯示,市場和客戶很小的波動,都能給設計機構造成致命的打擊,很多知名的設計機構的命運就栓在一兩個客戶的手里。設計行業創始人既是管理者,也是核心創造者;因此,企業運行規模擴大到超出個人控制能力后,效率降低,質量下降、客戶流失等等問題就一定會出現。國內工業設計師越來越多,為實現自己設計情懷與商業夢想而建立自主品牌。在這個性張揚的時代,中國確實需要本土設計師的優秀原創品牌,然而縱觀國內工業設計界,真正存活下來并能稱之為「設計師品牌」有幾個?
瞿上分別以認知、見聞、反思、感悟的方式,披露了當前中國設計機構和設計師群體掙錢急切的浮躁心態,披露了創業者、投資人、媒體相互浮夸成風的推波助瀾;以批判性思維的方式,反思設計服務機構如履薄冰的生存現狀,以幫助中國設計機構進行循序漸進的變革......
關鍵詞:批判|反思|感悟|工匠精神
以下內容摘選自瞿上現場演講內容回憶整理,供參考;
第一部份:關于大業
大業設計1992年成立了,作為中國第一代工業設計公司,我們一直追求藝術、科技、商業幾者的完美契合,為客戶帶來可持續的商業成功和社會價值;并基于創意產業旗下包括產品設計服務、專利孵化、模具注塑、生產供應、人才教育等業務版塊,以設計服務做為支柱核心,以廣州做為重點,主要抓兩個三角形:一個是珠三角,一個是長三角,也在全國建立一些分公司和實體創新工廠;
通過20多年的積累和沉淀,我們也與眾多世界500強的客戶,在非常多的領域里面建立了我們精品設計服務的優勢,并獲得了一定的社會認可與設計榮譽;我與我的團隊踐行的設計理念是:如何以科學的方法,打破固化的思維,形成跨界的創新設計與應用;
第二部份:關于我的故事
我正式向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叫瞿上(另外一外名字叫瞿鑫剛),現任大業設計集團聯合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同時也兼任一些社會的相關職務,大家習慣叫我是大業設計集團的創二代;因為過去的十幾年我一直是從事工業設計事業潛伏的“地下工作者”,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能夠記住我的名字;我是重慶人,出生于1982年的三代貧下中農家庭,至今尚未念過正規的大學;18歲之時懷揣夢想由重慶南下廣州,從東莞的流水線生產工人做起;
我與工業設計的結緣可以分為兩個七年:
一個是2001-2007,一個是2008-2014,
為什么里面沒有2015年呢?是因為我把今年已經理解為下一個七年的重要一部份了。
>>我的第一個七年
我的第一個七年,有兩個關鍵詞:誤打誤撞、懵懂。為什么叫做“誤打誤撞”呢,因為我從事這個行業之前,甚至根本都沒有聽過工業設計這個詞語;為什么叫“懵懂”呢,我認為第一個七年都對于工業設計的理解,仍處于非常膚淺的認知;
2001年,非常幸運我遇到設計生涯的第一位啟蒙導師肖寧,當時他領導的UTOP已是廣州為數不多的專業設計服務機構之一;肖寧現在已經是廣州汽車集團的總設計師了,真為他高興!我在更年輕一些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的叛逆和不理解,直到現在開始有了一些閱歷以后才開始慢慢懂得感恩,感恩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我真心感謝肖總讓我開啟了我的工業設計生涯的啟蒙之路;
2003年,我加入了佛山大業,與浙江大業的李龔川同一部門工作;
2005年,我與拍檔許永興共同創建了廣州大業(當前大業設計集團的總部);
2007年,因為當時對行業十分膚淺的理解,一度對工業設計行業發展前景心灰意冷;我短暫的離開了工業設計,赴廣東某知名上市企業任職產品經理;在甲乙雙方角色切換的期間,其實我一直在反思過去七年,對于工業設計的理解,對于商業設計的理解,對于市場的理解不斷的進行了很多的反思;
>>我的第二個七年
我的第二個七年,有兩個關鍵詞:熱愛、使命。因為對于工業設計無法割舍的熱愛,對于大業設計的使命,我開啟了工業設計事業的第二個七年……
2007年期間,伴隨著全球經濟危機大背景下下,廣州大業的業績下滑,呈現急劇的虧損;2008年我再次重掌廣州大業,擔任董事總經理職務,通過一系列的調整經營策略及技術鉆研,貫徹商業設計,關注客戶滿意度與衷誠度;自2010年開始,廣州大業成為大業設計集團旗下最支柱的業績貢獻公司,業績超過浙江大業三間公司設計服務業績的總和,廣州大業開始成為集團總部所在地……
>>第一代創始人過渡到第二代創始人
其實大業設計從2008年開始,
做為公司第一代創始人的盛光潤和李澤田逐漸開始轉入“以設計為自己服務”,開展實體創新工廠以及人才教育的相關工作;而以瞿上(及拍檔許永興)、李龔川為代表的大業設計第二代創始人,全面接手大業設計集團對外設計服務的版塊業務,開始形成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大的業務區域;
中國工業設計行業歷經20多年的培育,在幾屆協會領導與前輩們的努力耕耘下,迎來了行業高速增長,是載入史冊般的貢獻;尤其以劉寧會長為代表的新一屆中國工業設計協會領導班子,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速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并廣泛開展業界交流、設計教育、設計獎項等工作,使我們的行業呈現出空前的活躍與繁榮,并刷新著新領導班子自己建立的新高度。
我很幸運,
在我的黃金年齡可以見證行業的成長與飛躍!
工業設計服務機構聚集了數以十萬計的工業設計師崗位,是中國工業設計核心的中堅力量;當前設計服務機構的規模普遍偏小,設計服務能力單一、核心技術缺乏、抗風險能力差、管理粗放等不足,我們的行業尚未能真正的形成規模化發展,仍屬成長和起步的階段;
國內至今沒有多少設計機構,具備成功進行企業化發展的經驗,并可按照現代企業的運營模式運作;若要振興我們的工業設計行業,使之能夠與廣告業、軟件業、游戲業、音樂業、電影業能并駕齊驅的創意焦點產業,所有的工業設計人任重而道遠……
中國目前90%以上的設計公司仍屬于美化型外觀設計公司,
普遍是被政治、被媒體、被投資人放大和過度包裝化的結果,
我們應該正視放大鏡下的魔法錯覺,我們不應過于高估當前價值與社會貢獻;
從行業里的所謂的大型設計公司,
上市以后財務數據披露得出,
我們的創新能力、營業能力、盈利能力非常有限(至少當前是如此);
社會的高度的渲染,使我們自身都形成一種錯覺,錯誤理解我們已經具備無所不能的魔法;
大業設計作為早已邁入千萬級別的設計機構,
即使作為中國第一代工業設計機構,即使行業深耕了20多年,即使擁有眾多穩定的世界500強客戶,即使每年業務報表穩步的上漲,
但工業設計服務版塊里我們依舊生存如履薄冰;
我們同樣與從多的設計同行一樣,
同樣處在沒事閑著,多事忙不過來,有事沒事都著急的危機狀態里;
我們依舊一邊困擾著成本的急劇上升,一邊為設計機構的轉型升級而煩憂;
五、阻礙設計機構發展的六大癥結
結合我的經歷與見聞,
我以為阻礙當前中國設計服務機構發展的幾大癥結主要概括為以下六點:
設計機構似乎都在尋找,
一種獲得成功之后,仍能持續盡享之樂的辦法?
以早日結束殘酷的現狀,將意象的愜意設計師狀態,與現實世界中的自己匹配起來?
因此,我們看到行業近幾年眾多的名目出現:
融資上市、自主品牌建立、互聯網眾籌、投資產品、政商結合、眾創空間等一系列的方法與行為的滋生。
或許,社會成功文化的過度渲染,
一個個四兩拔千金的互聯網創業神話,讓平靜的工業設計圈子變得掙錢心切;
我們每天幾乎都可以接收到Apple、Google、阿里、騰訊、百度、小米、優步的不斷的收購、融資、上市的大動作,我們似乎每天都被這樣的信息資訊沖擊著。給我們的錯覺就是互聯網環境和當下創業環境一片大好,整個經濟環境欣欣向榮!小米既然五年鑄造了手機帝國的神話,優步也可五年創造出500億美元的估值,那我們工業設計快速顛覆不是分分鐘的事兒?
曾經有人說過:
“社會與創業者都崇尚成功,缺乏失敗的概念和預測,這絕對是一種病態的現象!”
其實在廣東、浙江、福建,每天都有很多的企業接二連三的倒閉,但卻很少有媒體去報道和去剖析;或許是這個社會太害怕失敗、太忌諱失敗,所以不敢看不敢提,一廂情愿的以為這樣就能避免失敗了。
越來越多的設計機構和設計師群體已不宵再探討:
怎樣以科學的方法提升能力?
如何以工匠般的精神去潛心鉆研?
如何默默無聞的、成人達己的去幫助客戶實現產品的創新更迭?
>>我見聞到更多是:
行業宏偉的商業模式,
完整的行業形態的生態鏈,
融資上市的資本快速變現,
政策資源借力的空殼平臺的搭建?
我本人一直崇尚的潛心鉆研與設計服務,
正逐漸被業界定義為“低層次”工種!
我很痛心!
九、行業浮夸成風的表演,理直氣壯的抄襲成為常態
行業浮夸成風的表演,理直氣壯的抄襲正成為常態!抄襲甚至被譽為致敬大師?媒體與投資人樂于將工業設計包裝成為創業神話與噱頭,當前全社會顯得非常的配合;
無可質疑,
中國工業設計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變革,
但面對“大躍進”的吹噓默許和配合之時,
只會讓行業已開始消逝的工匠精神,加劇的退去;
我認為,到那時絕不是設計師的春天!
因為到那時我們已不再能夠回歸初心、褪去浮華,
回到成為一個甘于奉獻、默默無聞的設計師了……
十、設計機構畸形的大師代言,護士出診
越來越多所謂的大型設計機構呈現的【大師代言,護士出診!】畸形的服務屢見不鮮,
越來越多客戶屢次直呼上當;
設計行業熱衷于吹噓的越來越多,而甘于奉獻的卻越來越少!
我總是時常警醒自己:
無論你未來取得多大的成就,
無論你帶領的大業設計取得怎樣的輝煌,
永遠不要忘記回歸初心,追逐一個偉大設計師的夢想!
知名度≠美譽度
設計行業近幾年呈現空前的活躍度,
會發現越來越多設計機構的創始人們在30-45歲的設計師黃金年齡,
感覺做設計掙錢太慢,已不再甘心于具體的專業設計的鉆研與貢獻;
開始熱衷于形式高端、杯盞交錯的社交場合,
開始熱衷于表演、吹噓所取得的成就,
開始熱衷于游走政商結合、資本結合,
開始熱衷于以設計為幌子的空架子研究中心、孵化平臺的搭建。
當設計機構的核心設計師,
逐漸脫離于項目的執行,正在變為代言人之時,項目質量水準的急劇下滑,
越來越多企業屢見不鮮的直呼上當以后,
那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的美譽度又在哪里呢?
滋生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的土壤又在哪里呢?
越來越多設計機構及設計師群體,為實現自己的設計情懷與商業夢想,投身建立自主設計師品牌。
因此設計師在社交場合,若沒幾個原創品牌都感覺不好意思!
在這個性張揚的時代,
中國確實需要涌現出優秀的原創品牌,
然而縱觀國內乃至世界,真正存活下來并能稱之為「設計師品牌」有幾個?
曾有人說過:
當我們以一個設計師身份創業之時,
若暗示慶幸自己擁有的設計師身份優勢之時,
它其實已成為你創業最致命的短板;
結合見聞,設計師原創品牌鮮有成功的癥結,大概可囊括為以下幾點:
— 缺乏核心技術,基本只能以顏值成為賣點; — 研發資本有限,導致研發方向有限的取巧做一些小產品;
當前不少國內設計機構的資本借力的動機,是令人堪憂的!
掙錢急切的浮躁心態已開始向全社會蔓延,炒作貫穿于整個社會的利益鏈條;
投資人會要求創始人炒作甚至浮夸自己公司和產品,
炒出知名度與關注度后,用來提高融資的概率;
天使融完融A輪,A輪融為完融B輪,B輪融完后,再新三板再套個幾千萬……
十三、你的下一個動作是什么?
曾帶領中國足球挺進世界杯的米盧曾說過:在球場上,一個球員的數千種動作,最重要的應該是哪個動作?相信無數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米盧卻說:對于一個球員,最重要的動作永遠是【下一個動作】;
我們是否思考成熟,
設計機構上市以后,你的下一個動作是什么呢?
我驚訝的發現不少同行告訴我:
“當公司上市資本變現了,就不再想現搞工業設計了,太累了……”
其實國內設計機構普遍成長超速了!
無可置疑,我們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變革;
但設計機構實現自主創新、品牌建設、資本結合的進程中需量力而行,必須注重攻守平衡!
因為企業的創新變革本身是一把雙刃劍,
不應盲目崇尚規模的擴張;
我們需要慎重的、因地制宜的注入新思想;并堅守道德的,
去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最好是難于被替代的理由!
我最近一直在彷徨的反思,
我曾經朋友圈轉發的一個非常有感觸的典故,里面是這樣描述的:
【無肩帶的文胸】
創業者就像穿著無肩帶的文胸,
一半人在疑惑,到底是什么支撐它?
另一半人則盼著,它什么時候會掉下來看你的笑話!
大師們說了:沒錯,只要你的心、胸都夠大,一點都不用害怕……
但瞿上的觀點是:
當我們心夠大了,但胸卻未能足夠高聳之時,
僅僅以信念、以充氣為支撐的文胸,能夠支撐多久的性感高掛呢?
大業設計是一個擁有23年歷史的工業設計機構,8年前我就開始成為公司的第二代創始人,因為極少露臉,曾經不少朋友都笑稱我是大業設計的“地下工作者”,這一次也是在幾個股東的“坑蒙拐騙”之下在業界得以認識大家,哈哈;
我做為公司第二代創始人,
如何傳承大業設計曾經的優勢,
如何與時俱進的注入新的思想,
如何使企業在殘酷的商業環境中形成持續的競爭力,
我面對的挑戰與困難,其實絲毫不亞于一個初創型的工業設計服務機構;
第一步:我覺得應該是傳承
我會繼續傳承大業設計優勢競爭力,潛心的修煉內功,升華大業設計傳統優勢,進一步完善功能部門,循序進行股權改革……
01:繼續強化高端設計服務的專業能力,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衷誠度;
02:堅持技術研發,鞏固和升華大業設計在專利孵化的核心優勢;
03:進一步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繼續深化實戰人才教育模式;(我們已經實戰性探索超過了11年)
04:完善我們的服務能力,籌建我們的品牌設計部門;
05:并充分利用大業設計積累的海量客戶資源,挖掘潛在合作機會;
06:稀釋股權,推行合伙人制度,吸引和留住核心設計人才共創大業;
01:專利+設計+制造+互聯網
當前全社會都在推進設計+互聯網,
然而以創意為驅動原創設計師品牌為什么總是鮮有成功呢?
我以為絕不僅僅是銷售的問題,其實有非常重要兩個環節被忽略了,一個是專利技術,一個是優良制造;只有基于優良制造為基礎,以專利技術為核心,以創意設計為驅動的原創設計產品,才更有機會在席卷的互聯網浪潮中,引爆銷售力!
02:產品的落地依然是設計機構的硬傷
大家是否留意到,
當前中國設計機構的效果圖與產品差異巨大,至少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
說明產品的落地,依然是中國設計機構的硬傷;
所以在2007年的時候,
大業設計就在佛山成立了我們的實體工廠;
在今年5月的時候(就是領軍人才深圳站結束),
我就果斷在東莞成立了我們定位于小而精的模具注塑創新工廠,
也是希望快速的完善這個硬傷;
01:不僅鎖定于≤1%塔尖光芒
我以為當前全中國的設計服務機構,
都不約而同的將目標鎖定于不到1%的塔尖光芒,都在搶占超大型企業,
基本忽視了塔底90%以上中小企業的龐大的微創新需求,
這必將是大業設計未來需要去搶占的市場份額。
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是:
如何尋求質與量的平衡?
如何以人解決質的問題?
如何以技術解決量的問題?
02:服務方式分化將逐漸明顯
一個是綜合設計,
客戶已經厭倦了一個市場部門,
要同時與5-6個設計服務類供應商協調和溝通,
更加厭倦了各個供應商間的扯皮與推諉;
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需要設計公司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能力與解決方案。
一個免費設計,
單獨的設計費已經不再需要支付費用,
轉而以產品銷售提成、營業額增長提成等方面呈現;
或者,設計機構具備后續供應鏈提供的能力,將設計服務的紅利轉移至后續供應鏈中去。
我希望用我未來的七年,
基于設計服務|自主開發|生產供應|設計教育,
以穩中求進的方式,
將大業設計打造成為中國首家真正意義的,
具有一站式服務能力的創新服務型公司;
傳承大業設計優勢競爭力,潛心的修煉內功,
強化并逐步形成我們的高端設計、免費設計、綜合設計的三大版塊的服務能力,
形成工業設計、品牌設計、模具注塑、生產供應、專利孵化、手板制作、人才教育的七大設計生態鏈布局。
一般在我的演講最后,
我都會用兩個勵志格語言與各位共勉,
一個是我非常喜歡的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的座佑銘: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中國十佳工業設計公司
中國十大影響力設計機構
中國十大設計杰出青年單位
中國工業設計AAA信用企業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工業設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