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熱中的“減法思維”
【如同各地貨架上的碘鹽、碘片,乃至碘酒,都因沾了“碘”字而搶手。反觀這幾年中國國內設計與創意產業,冠以“設計”名號的各類競賽與論壇方興未艾,標榜著“創意”字眼的“產業園區”也一發不可收拾。】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后,國內部分民眾因擔心吃不上碘鹽被核輻射,或唯恐從此再無純凈的…
【如同各地貨架上的碘鹽、碘片,乃至碘酒,都因沾了“碘”字而搶手。反觀這幾年中國國內設計與創意產業,冠以“設計”名號的各類競賽與論壇方興未艾,標榜著“創意”字眼的“產業園區”也一發不可收拾。】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后,國內部分民眾因擔心吃不上碘鹽被核輻射,或唯恐從此再無純凈的…
如同各地貨架上的碘鹽、碘片,乃至碘酒,都因沾了“碘”字而搶手。反觀這幾年中國國內設計與創意產業,冠以“設計”名號的各類競賽與論壇方興未艾,標榜著“創意”字眼的“產業園區”也一發不可收拾。
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后,國內部分民眾因擔心吃不上碘鹽被核輻射,或唯恐從此再無純凈的海鹽,以訛傳訛,不管刮東風吹西風,先屯起來再說,以期打贏預防核輻射的“持久戰”,一如現代版的“洛陽紙貴”,在部分城市上演了哄搶食鹽的荒唐鬧劇。
“鹽荒事件”前一天,德國IF設計大獎主辦方在上海召開說明會,宣布已連續舉辦8屆的“IF中國設計獎”將從2011年起停辦。依照官方的說法是因為“IF中國設計獎已經完成了當初設立時的構想與歷史使命”。
將上述兩件事羅列在一起,貌似不相關,在我看來,確有它們的共性之處從“移情研究”角度,老百姓主動或被動屯鹽,并由此上溯到前幾年的板藍根、食醋等斷貨事件,所有這些行為其本身無可厚非,至少是“保護”自己的本能。我們似乎不應一味地去譴責或由此上升到反思國民性與劣根性的層面,況且不光吾國吾民,殊不知在國外,也因為相信“碘能防止被輻射”,韓國的老百姓為此很糾結,紫菜和海帶等被搶購一空;美國西海岸的人民心里也添堵,碘片緊俏而致脫銷……
而“IF中國設計獎”的停辦,暫且不去猜測是因為近年來“中國設計”著實進步等客觀事實,還是出于該賽事為整合原有下轄6個獨立獎項而進行的內部商業策略調整。從參賽設計師與企業的角度,我們欣賞與贊美這個“減法設計”。停辦單個獎項,至少也是為了保護這個自1953年創立的“德國IF設計獎”金字招牌與特殊地位。
如同各地貨架上的碘鹽、碘片,乃至碘酒,都因沾了“碘”字而搶手。反觀這幾年中國國內設計與創意產業,冠以“設計”名號的各類競賽與論壇方興未艾,標榜著“創意”字眼的“產業園區”也一發不可收拾。
且不提企業或院校對外辦的設計大賽,單說目前國內有一定知名度、且都有地方政府支持,由國家級專業協會主辦、打造或認證的工業設計大賽至少有這幾家:北有北京“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南有廣州“中國創新設計大賽紅棉獎”、華東有無錫“創新盛典中國工業設計獎”、中南有長沙“國際工業設計創新芙蓉杯”……
它們雖緣起不同,且創辦的歷史都不很長,卻都有將自己打造成中國最權威、最有公信力、最具備國際影響設計大獎的雄心與愿景。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的設計大賽不同,包括德國的IF、紅點、美國的IDEA和日本的G- Mark在內的國際級設計賽事,辦賽主旨雖各有側重、競賽評價準則各有差異,但主辦方多由民間、相對獨立的商業機構運作操盤,很少有政府與官方的背景。
面對大多數門檻不高、個性缺乏、重視賽前“忽悠”卻“忽略”后續推廣的國內設計賽事一些主辦機構或幕后推手耐不住寂寞也無耐心。如同見到隔壁老王家在搶購碘鹽,老張這邊廂瞅到了也按捺不住爭相染指成為社會熱點的“設計”與“創意”,以辦專業大賽或活動的名義獲取政府的財政支持、博取社會效益與商業利益的雙贏,而并沒有心思將專業賽事與獎項“經營”成“百年老店”的長遠意識和規劃。
大多數企業參加設計賽事,除了寄希望通過設計獎項的贏取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以設計的價值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增長銷售份額、達成財務指標的實現等功利目的之外,必須承認,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企業核心技術的提升需要長期大規模地投入,作為次核心技術的工業設計是產品開發過程中最容易見效的增值點,可以相對較少的投入較快地凸顯企業公關實力與品牌價值。“國際級設計大賽門檻高、中獎率低,我奉陪不起,甭管國內的獎有多爛,拿到就是硬道理”這也是現今一些企業明知部分國內賽事是“雞肋”,卻也硬著頭皮去參加的強人心態。另一方面,設計團隊參與比賽可以通過參賽的過程與結果來激勵團隊創意的熱情、凝聚團隊的精神,也有以此來促進團隊KPI的達成,更有提升“設計”這個專業在企業內的被關注度與增強“設計”話語權的一廂情愿。
而在職設計師、特別是在校設計專業的學生參加各類設計比賽,除了對設計的熱愛與對自己專業的檢驗目的外,也不能否認在就業機會競爭激烈的今天,通過參賽拿獎可以給自己的履歷或職業生涯增加亮點,加權找到好工作的砝碼,況且他們背后的企業、學校、指導老師也臉面有光。由此產生了相當一部分設計師與在校學生疲于奔忙于各類賽事。更悲哀的是,一部分“過度借鑒”的參賽設計提案居然能逃過一些評委的法眼,贏得公信力先天就有欠缺的獎項。
提及國內設計賽事,不能不提1995年創辦于深圳的“工業設計市長杯”。作為中國第一個以“市長杯”命名的設計活動,也是當年深圳最高規格的設計賽事,曾在我國設計界產生過極大的反響。可惜的是,我們的“工業設計市長杯”卻于2001年連續舉辦三屆之后,畫上了休止符……對于深圳設計,轉眼間,我們已“穿越”了10年。或許少點比賽,多點堅持,雖有遺憾,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中國十佳工業設計公司
中國十大影響力設計機構
中國十大設計杰出青年單位
中國工業設計AAA信用企業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工業設計中心